【 愛是來自地獄的狗 | 盧煦昕個展 】

展覽名稱源於布考斯基的詩集,其以粗獷、不羈的語言直面人性的陰暗。 愛泛指人生依戀與理想,融合布考斯基的詩意與我對生命的洞察,以鮮明色彩與狂烈材質展現愛與痛苦的戲劇化詮釋。 這場展覽既是我生命經驗的延伸,也是情感矛盾與渴望的極限場域,捕捉不安與鮮活的生命瞬間,展現內心深處的真實與衝突。

展覽

Duration : 20250124 - 20250308

【 愛是來自地獄的狗 | 盧煦昕個展 】
2025/1/24 - 2025/3/8

✶開放免費入場看展✶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[ 展覽介紹 ]
➠愛是來自地獄的狗

展覽名稱借鑒自布考斯基的詩集,但我的作品並非對文學的回應,而是對個體生命經驗的視覺連結進行探索。

這裡提及的愛泛指人生在世的所有依戀和理想,將布考斯基的詩意與我對生命的獨特洞察交織,展現了一場關於愛與痛苦的戲劇化詮釋。

布考斯基的作品以粗獷、不羈的語言直面人性的陰暗,而我的藝術則以鮮明的色彩和狂烈的材質呼應了這份誠實與衝突。兩者的交匯點在於對生命的執著挖掘:用極端的形式去表現內心深處最原始的真實。

我的作品如《No Mercy 誅心》與《狂亂之舞 Delirium Dance》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爆發,更是一種靈魂的自我剖析。這些筆觸和材質的選擇背後,展現了對愛的探索:它既能燃燒,又能撕裂;既是救贖,又是詛咒。而其他作品如《Transpadane 彼岸》與《Personal Perspective 偏見》,則將這種內在的掙扎引向一種更為細膩的提問,透過帶有大量水分的技法來詮釋另一些無以名狀的情感和心緒。

這場展覽既是我個人生命經驗的延伸,也是我生命片段的折射與創作生活的實踐。我的創作將大膽與脆弱融為一體,為觀者打造出一個情感極限的場域——在經驗的邊界之間,不僅讓愛的矛盾暴露無遺,更透過每一件作品捕捉那不安與渴望交織的瞬間,同時展現獨特而鮮活的生命力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[ 藝術家 ]
➠ 盧煦昕 @xuxin.tw

藝術家煦昕出生於西元 2000年台中市。主要創作形式為繪畫及對世界無盡無限的想像,喜愛異質和極限,亦或是各式各樣的邊界與暗處,同時熱愛音樂和部分的人類。他認為生活是很私人的藝術實踐,熱衷於創造出離經叛道的審美,透過繪畫創作來體現生命的多面性和真實(唯心),搭建和這世界交往的可能。

創作論述

再現某種具體對象物不是我繪畫創作的手段與目的,因此比起稱呼我的作品為抽象畫,我更傾向使用「非具象繪畫」來描述它們。

試圖讓繪畫回歸最本質的:顏色、材質、筆觸。點與線並不會構築出現實中的蘋果或女人,點與線只是它們本身。

想像它們為何在這、如何在這,作畫的過程中早已如實地揭示一切,而節奏、色彩、層次及姿勢,通通都是動詞,在我的畫面中凝結成心思的血肉之軀。

經歷

個展
2021 <爛展> 中途島選物,台中
2022 <痕跡> 窯座,台中
2023 <房間裡的房間> 107 gallery 台中
聯展
2020 <東海美術第37屆師生美展> 大墩文化中心
2020 <摩登山海經> 糸 合,台中
2022 <小軒窗—東海美術第39屆師生美展> 大墩文化中心,台中
2023 <捲簾賣春色> 107 Gallery,台中
獲獎
2019 東海美術第37屆師生美展新人獎
2021 東海美術第39屆師生美展入圍
2022 東海美術第40屆師生美展優選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[ 展覽合作調酒 ]
➠一如往常

鹹奶油 / 焦糖 / 淺焙冷萃 / 澄清牛奶
焦糖、奶香、咖啡等,盡可能呈現大眾喜歡的風味,但全黑的酒體,燒焦的巧克力及咖啡豆,呼應本期展覽較為沈重的一面,總有些人被關心時,表面上說一如往常,其實非常不好。


作品介紹

此作品啟發自另一位深邃的靈魂,某天偶然在網路上看見那位模特的沙龍照,她痛不欲生的姿態和毫無悔意的神情讓我為之動容,於是我由那張照片為出發點,創造了屬於自己詮釋的版本。

誅心 No Mercy 130 x 125 cm

承接2022以來的創作脈絡,在《狂喜》之後繼續透過視覺語彙來再現和詮釋一種音樂性的力量和當下。

狂亂之舞 Delirium Dance 160 x 140 cm

這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朋友,是個黑色的人,某天我被她一張照片中的眼神吸引,於是我決定畫下來。

Jill 60 x 50 cm

從過往的創作脈絡中揀選出「線條」和大面積單色組合的元素,用剛好的材料,做最用力的事。

The Rage 160 x 140 cm

層層堆疊和覆蓋,書寫、塗抹、燃燒、割劃,都不足以承載我當時的心緒。最終想化整為零時,心想:要如何在歸零的同時留下一半的痕跡呢?於是我把「一半」的畫面以白色覆蓋。徒手拉不直的直條紋仍是故作鎮定的工整矗立,像極了剛從火場倖免走出並告訴大家「我沒事」的人。

I'm fine 160 x 140 cm

經歷了一段誅心的情感關係之後,無以名狀的願念需要有能夠依附和承載的媒介。

無以名狀-1 Indescribable-1 120 x 50 cm

當我感到真正孤單的時候,就可能畫出這些人頭。

我可以哭嗎? May I Cry? 80 x 60 cm

這些人頭或多或少也像是鏡面般的自畫像,反映當時自我的狀態。

無題 Untitled 54 x 33 cm

繼承2018年以來的無題人像(人頭)系列創作。

Never-2 65 x 53 cm

又是一個人頭。

無題 Untitled 73 x 53 cm

當時正在實踐和嘗試一種全新的技法,使用大量的水分和借用地心引力,以及顏料材質本身的肌理效果。藉此創造出內心所投射的畫面,藍天紅地,還有一顆黑色的太陽。

彼岸 Transpadane 130 x 89 cm

像是第一人稱視角般,望見的一切皆非全面,無論如何都有被覆蓋或遮蔽的轉角與凹處,這就是人。

偏見 Personal Perspective 130 x 89 cm